一個漁民
,有一天搖著船出去捕魚
。他一邊搖船一邊仔細地觀察水麵上的氣泡
,他父親曾經告訴過他
,如果水麵上的氣泡很多
,那就說明水裏有魚群
。突然
,他發現了一片看起來很象他父親經常跟他描述的鯉魚群氣泡
。於是
,他就拿起魚網準備撒下去
。可剛要撒網
,他心裏卻又開始打鼓了
。他覺得在尚未弄清楚水裏到底有沒有魚群前
,是不該胡亂撒網的
。
可怎麽才能真正地弄清楚水裏到底有沒有鯉魚群呢
?
為此
,他決定跳下水去看一個究竟
。當他潛到水底時
,他發現那裏確實有一個很大的魚群
,於是就立即爬上船來把網撒了下去
。可奇怪的是
,當他把網收上來時
,卻又發現魚網裏空空如也
,就連一條小魚兒都沒有
。他百思不得其解
,弄不明白這麽認真地撒下去的一網,怎麽就沒能捕到一條魚呢
?
其中的奧妙
,我相信聰明的各位都已經明白了
。其實
,就在他跳下水再爬上船的時候
,那群魚就已經受驚逃掉了
。這個可笑的漁民
,居然不知道隻要撒下網去就能馬上弄明白水裏到底有沒有魚群
,卻還非得跳下去看個究竟不可
。他的悲哀
,就在於不知道在模糊狀態下
,要大膽地憑著感覺進行嚐試
,而嚐試的結果又恰恰就是驗證當初的感覺是否正確的好依據
。
當你動員他們行動時
,他們總是回答說
:“等弄明白後再說吧”或者“等條件成熟後再說吧”
。在這類人的日常口頭語中
,用得多的是“您說得很對
,但實際做起來很難的”和“您所說的確實都很對,隻是要看條件”這樣的話語
。他們總是喜歡拿這些聽起來似乎很有道理
、很合乎邏輯的話
,來作為他們不立即采取行動的合理借口
。結果
,他們就總是錯失良機
。他們並不知道
,行事雖然要看條件
,但這條件卻是在動態中不斷地變化著
、並慢慢地成熟起來的
。如果硬要等到條件成熟後再行動的話
,那麽
,等一切都弄明白時,你也就沒有了機會
。